在不想笑的时候,你不必强颜微笑
文 | 睿心 2023-08-03

640.gif


依靠.jpg

某天,我正骑着自行车去上班,突然旁边经过一个外卖骑手,平白无故地冲我来了一句:“别板着一张脸啦,笑一笑,你看,会好很多的。

这句话乍听之下很正常,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,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温馨的建议。

但我当时却感到一丝冒犯,并不由思考:为什么一定要微笑?这简单的微微一笑有何奇效?


微笑,让一切好起来?.jpg


相信微笑能让我们好起来,或许并不是相信微笑本身。

我们大可将微笑换成任何其他行为,如“照镜子”、“嘟嘴”、“眨眼”等。你会发现某些原本中性的、日常的行为,只要有某些人的鼓吹,也会被认为有奇效。

也就是说,行为本身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背后的心理暗示。

微笑常被形容为“一种力量”、“世界上最好的灵丹妙药”、“开在人们脸上的一朵花”、“世间最美的表情”等等,人们被教导着要“学会微笑”、“别忘记微笑”。

这些观点的中心思想十分简单明了:微笑和幸福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。

当人们觉得一切顺遂的时候,人们会微笑。我的面部表情彰显出了我的幸福。

画自己.jpg


但那些所谓的“微笑哲学”比这个狡猾一些,它号称,在我们沮丧难过的时候,微笑可以让我们好起来。

真的是这样的吗?单靠微笑就能变得幸福?时刻告诫自己应该微笑,强迫自己去微笑,为微笑所困,难道不恰恰违背了幸福快乐的真意吗?



被迫性微笑.jpg

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

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为A、B两组,并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组的老鼠非常聪明,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这组的老鼠智力一般。

几个月后,他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,结果发现A组老鼠果然表现得更聪明,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。

他又将这一发现应用到人身上,他去一个中学做了同样的实验,发现被预先暗示更聪明的学生,后来确实成绩更好。

这一实验背后的原理被称为“罗森塔尔效应”,也叫做“人际期望效应”、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,常用于教育领域。

吊线.jpg


然而,这一效应在实践中也面临重要的伦理问题。如果小白鼠和学生们知道这一切都是“欺骗”,他们是否还会如效应预期的那样行动?

那些“微笑哲学”不仅十分乏味单调,内里还十分悲哀。

这种悲哀在于,一味强迫大家微笑不过是揭示了一点,即微笑可以是机械的、被迫的、虚假的,其中包含着某种可悲、绝望甚至是可怖的一面

你可以试一下这样做:将嘴角肌肉努力上扬,集中注意力保持这个面部表情……

快你就会感到自己像在做一件蠢事。

回头.jpg


在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中,微笑分为好多种。

有反射性微笑,有接近大笑的自发性微笑,有嘲笑、讥笑、蔑笑,以及最终,有在社交场合被迫装出的强迫性微笑。

这种社交被迫性微笑和我们自己强迫自己挤出的微笑,本质区别是什么?

一边是强迫自己微笑好在社交场合不被看出异样,一边是强迫自己微笑好不让自己感到异样,仅此而已。

但你本不必须如此。



微笑之为一种“表情”.jpg


让我们回到微笑的本质——表情。

什么是表情?在中文的解释里,表情的“表”有表达、表现两种含义。

可见,表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是一种媒介的作用,它的意义由我们需要表达的内容赋予。

比如,只有当你感到开心时,你才会做出开心的表情,而非因为你做了开心的表情所以开心。

说到底,微笑问题并不真的在于“我们做给别人看的表情”和“我们究竟感觉如何”之间的落差,不是表面和内里的矛盾。

真正的问题在于,这种试图通过模仿、通过咧嘴或撇嘴的动作来进行自我暗示的理念,不仅无效而且无意义

在这里,表情成了“表面的”情感,与内在真实情感无关。

困住.jpg


这些僵硬的面部肌肉收缩,并不能成为我们和外部世界的接口,反而会成为一堵墙,成为一个壁垒。

更糟的是,这是一堵粉饰太平的墙,它被漆上了一层高兴的假象,非但不会让人感受到快乐,反而会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不适

就好像一场自我欺骗的表演,内心有个小人在告诉你,你应该要感到快乐,你应该要表现得很好。

但是,人生本来就那么艰难了,为何就不能放过自己呢?所有的“你应该”,应该是“没有什么应不应该,只有你想不想”。

没有什么比你自己更重要,也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想法更珍贵。无论是他人的期待也好,社会的宣传也好,都只是他人的想法,你并不一定要去遵循。



微笑,不微笑也行.jpg





《废弃的信》


有的时候你疲倦极了
但世界很现实你不能闭上眼睛
我只好扭一下太阳的开关 调低它的亮度
再来一阵微风 拂过你的睫毛
然后 还需要白色的那种云
载走你沉重的累
放心,我和它们都认识很久了
你不必勉力微笑
在不想笑的时候笑 这种事你已经做过太多
交给我就行了
你尽管背对所有的人 背对就在你身边的我
让表情休息 无论浮现的是泪水 一片空白 或者毫无改变
把应该留起来 送给那些喜欢应该的人
你 是你 就够了
我会坐下来 等你
也不看着你 很久





选自《下辈子更加决定:叶青诗集》



对微笑进行“去魅”并不意味着宣告它的死亡。
微笑还是不微笑,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。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心理负担,让你在表露内心和戴上面具之间抉择。
如果感到开心、幸福,你当然可以微笑,甚至大笑。如果感到情绪低落,你也不必勉强自己。
无论微笑还是不微笑,都是你自己的权利。

全文参考来源:《爱生活,不爱也行》

写在后面



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接收到各种观点。要对这些观点进行辨别和筛选是比较困难的,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被带偏而不自知。

实际上,信息不等于知识,而我们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知识。

信息的繁杂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,不是谁都有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气魄,大部分人只能通过关闭信息通道来暂得内心的宁静。

或许我们都太忙于追逐他人的想法,而忘记了与自己的内心相处。

如果愿意的话,你可以试试正念冥想,在日常练习中,帮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。


<THE END>


相关文章
睿心冥想4.0睿心隐私政策与服务条款2024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分类浏览
最新文章
2024-07-02
睿心冥想4.0睿心隐私政策与服务条款2024
2024-01-02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2024-01-02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2023-11-29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