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?| 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,你不快乐就不要参考
文 | 睿心 2021-11-19


640.gif

b3831cbfa9335d2b42918386bf1d417e.jpg

我们总是追求向外生长的力量,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变得强大,却不知道只有向内生长,才会变得完整。


很多人一聊到自己的缺点,仿佛自带显微镜,越是审视,就越是放大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缺点,进而自我批判。


女性尤甚。


20073fe274fa6db97233dbc0917c5127.jpg


有些人哪怕受过良好的教育,从小到大都是学霸,相貌、事业、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优秀,生活中也得心应手,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

甚至在被别人夸奖自己时,下意识的反应都是:为什么突然夸我?我哪有这么好!然后不好意思地转移话题,或是直接用自己的缺点来反驳对方。

 

43887bd0b5f731ab23b01d93bb670e8e.jpg


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?


从心理学角度来讲,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够好,并非因为自己真的不好,而是我们对自我认知上的偏差,导致我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值得。


这种习惯性的自我批判往往来自一些不好的成长经历


曾经某些负面的体验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羞耻感,这种羞耻感带来的不止是当下的尴尬与心理负担,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阴影,让我们形成一种“我不够好”的潜意识。


以后别人一旦批评你,就会持续加深你内心深处“我不够好”的意识。而当别人夸奖你时,你反而有强烈的不适感。


fe0d5c881b5ac4d4f2af593f932b5683.jpg


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。 

43cf128f997f3ee8a56521fa30ca1d77.jpg

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只有父母离异这一种。与父母离异相比,童年时情感被忽视会产生更恶劣的影响。


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把小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看,认为孩子还小,只要保证他们的生活就可以了。


甚至在有些父母的认知中完全没有心理健康情感需求这些概念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他们心中真正的自己一直是被压抑、被否认的,他们毫无选择的余地,只能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。


e468fbead570aa9babbd8adca294faad.jpg


综艺《少年说》里有一位妈妈经常打压自己的女儿,她总说自己的女儿性格太飘了,必须打压,这是为她好。


当女儿抱怨妈妈从来没看见自己的努力时,妈妈的回应也从来都是:


“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有多么差。”

96a2742909132645a17518af9d24fb08.jpg



《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:


一个叫雯雯的姑娘一直被母亲严格要求,她要做的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好好学习,其他的都不用做,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被抹杀。


当雯雯以全A的优异成绩进入最好的初中后,她发现班里很多同学不仅学习好,还多才多艺,而自己什么特长都没有。


如果自身条件欠缺,可能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心理落差,但雯雯小学时就经常被选入舞蹈队进行训练和参加演出,后来妈妈因为排练与补习时间冲突,就让雯雯退出舞蹈队。


那会儿雯雯还小,什么都听妈妈的,可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。


雯雯上初中时,学校的健美操教练看中了她,希望她能加入健美操队,在征求家长意见的时候妈妈一口回绝。自此,雯雯和妈妈的战争拉开了序幕……


904300f0c6dd1473d68f848c3311b078.jpg


表面上看,父母们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,人的确是要好好读书。但事实上,有些父母从未真正地看到过孩子,也从未试图去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。


他们不关心你的喜恶,你此刻是什么感受。他们只知道自己需要你做什么,只知道自己想要你成为什么。


作为一个孩子,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会很无力,因为自己一旦被养育者讨厌,一旦被抛弃,就意味着要面临无法生存的威胁。所以尽管很难过、很委屈,他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本能、降低自己的内在需求,去迎合父母定下的规则。


在这种无限退让和持续被否定中,慢慢就形成了“我很差劲”的固定思维。然后就总是觉得别人都没有问题,出问题的一定是自己。


de2f369b263a2113b779e8a25c131715.jpg


外界的声音也会变成我们评判自己的标准,有些人真的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尤其是那些负面评价


可你有没有发现,我们总想成为别人心中完美的样子,却不是自己心里真正想成为的样子。


我们如此在意别人的评价,从本质上来说是害怕孤独,害怕自己因为无法达到别人的要求而被忽视、被冷落、被孤立。




《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》一书中,告诉我们孤身一人时该如何自处:


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我们都难免在某些时刻与他人疏远,或是自身原因,或是他人原因。


当我们陷入孤独时该怎么办?


这种时候与其盲目地讨好他人、迁就他人来解决一时的孤独,不如高质量地独处,在没有陪伴的日子里沉淀自己,然后惊艳所有人。


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没有改变别人的看法,那我们完全不用在意,因为逐渐强大的我们已经无需他人的评价来佐证自己的人生。

8c937f219d029337f7211a0cf6722901.jpg

e087cd3549c6e1d06aab552e66e24cfc.jpg

自我反省可以让一个人往更好的方向发展,但过度的自省会让人变得十分消极。


因为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强烈的、负面的自我暗示,会令人逐渐形成遇事先否定自己的习惯。


过度自省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对自己有超乎寻常的期待,一旦自己没有达到内心设定的要求,就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怀疑,然后开始深度的自省


而这种深度的自省,往往导致自我认知的全面崩盘,让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。


75f83cf1a2aa1ad33864618203c15a20.jpg

《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》一书中,提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:


一个从小到大被称为“学神”的孩子,在参加了一场人数众多的比赛后,对自己产生了全面的怀疑与否定。


在他看到别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时候,对自己十几年来只有成绩拿得出手这件事产生了极端的厌恶。


但他从没想过,自己已经拥有了谦和、自律、内省等十分优秀的品质,而他也绝不仅是只有成绩好。


ca7c69cb6e8d9ee2fccaa56e5ab79a88.jpg


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偏差,看见真实的、值得被爱的自己?


首先我们要明白,无条件地自爱,不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,也不关乎我们是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最好,它是一种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本能,一种帮助我们对抗复杂环境与嘈杂声音的力量。


它的产生,不需要任何先决条件,只是需要我们摒弃对自己的一切偏见,没有任何缘由地知道自己值得被爱。


然后,把批判换成肯定,把愤怒和无措换成平静地找寻自己的真实需求,把不懂拒绝换成直接说“不”。


欣喜于自己有成功的部分,也要允许自己有失败的部分,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。


34cb0b212d9938fc0d32d69898b68fc8.jpg


生命中80%的烦恼,源于对自我的否定。阻止受伤、过度补偿、期望过高、强迫自己等,从来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成长方式


获得认可、尊重与自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,是永远做真实的自己。


你知道自己是谁,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,抱有一种持续的、稳定的认同感。


当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时,就会明白,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,你不快乐,就不要参考。



图文来源:网络

<END>

只要你愿意继续支持小睿
愿意继续陪伴着我们一起走下去
希望大家可以给公众号
睿心Wiseheart 


相关文章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
分类浏览
最新文章
2024-01-02
每一次正念练习,都是对自己的善意关注
2024-01-02
情绪管理|「转念」一想,其实还好
2023-11-29
动画短片《你不是你的想法》|控制不住胡思乱想的时候,试试这样做
2023-11-10
串起念头的珍珠:觉察、发现与疗愈